梅花各种的画法:双钩圈花法

梅花各种的画法:双钩圈花法梅花的画法 梅花在一幅画中是最令人瞩目的,花的姿态多变,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感受,阴阳向背,含苞欲放,肥瘦之分,有聚有散,有疏密自然之美态。枝高处花密,老干花瘦而疏,嫩枝花肥而密 ...
梅花各种的画法:双钩圈花法
梅花的画法
    梅花在一幅画中是最令人瞩目的,花的姿态多变,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感受,阴阳向背,含苞欲放,肥瘦之分,有聚有散,有疏密自然之美态。枝高处花密,老干花瘦而疏,嫩枝花肥而密。新枝含苞欲放,花期新芽不着花。一幅作品要点染很多梅花。像照片一样地把花点染上去是不行的,必须进行艺术取舍,看大效果,把花分成组,枝梢的花最茂盛,枝中部的花最繁多,根部稀少的瘦花和远花的分组。画花不要排列对称,又不能排列成三角形,以品字形为宜。花的色彩不能乱,还要画出上下、前后、左右之感,既有统一,又有浓淡,又有前后远近之别。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色彩明快稳重,不要飘,不要火,不能燥,不能太单调,不要红一片,像剪贴画那样呆板。
    双钩圈花法

梅花各种的画法:双钩圈花法

    1、匀圈画法花
    双钩圈花有工笔、意笔两种形式,这里单讲意笔形式,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较小的琅毫笔、羊毫笔(如叶筋、兰竹、白云),蘸淡墨从中锋圈出花瓣。梅花的花瓣为五出,花瓣要似圆非圆。用笔要有顿挫、虚实变化,勾线流畅,忌刻板生硬。花苞、花瓣的形状、大小变化不要过圆,过圆就失去动意了。太扁则花瓣欠饱满,若勾过尖似桃花,或勾过小似杏花。花有正侧向背之分,花苞有初放未放之别。睡瓣用一笔勾出为“单勾”,两笔勾出一个花瓣叫复勾。复勾圈花有变化,易生动,要求我们以笔写形,以形写意,以形写神。用笔时要起笔藏锋、收笔回锋,笔上含浓淡墨的多少要在盘中不断调整,不可一色画到底。
    2、花蒂、花蕊画法
    花须(丝)、花蕊均以中锋蘸焦墨或浓墨来刻画。正面的花蕊外形为圆形,侧面花蕊似扇形,每根蕊须要有力度,蕊头有笔触地错落点成,形似“椒珠”“蟹眼”。花朵、花蒂与枝干连接部分,形似“丁”字形状,也有称之“丁香头”,也有用“小”字形状的。侧面花蒂三笔画出,先画中间一笔,左右各一笔,或先画左右两笔,后画中间一笔都可以的。怎样顺手就怎样画。背面花蒂为六笔完成,先画五点,后画中间花柄。花离枝干不宜太近,也不宜太远,花一定生长在枝上,留出花蒂的地方。勾花蕊要细心,花须要发自花心,花须不宜多,不宜太短,不宜过长,不宜过细,不宜过粗。一幅画中,花朵、花蕾,不全是一样大,在画时要随机应变,不可生搬硬套。
    3、先句后点红梅

    勾完梅花后,若点成红色(是在梅花的轮廓线内填色),要讲色彩变化,调色不要过浓,浓则会把线条遮盖上,线条不清晰,影响美观。也更是不能平涂,平涂之法花朵呆板,闷,没灵气,无巧性,最好还是以笔根先蘸淡色,后蘸浓色。水分不宜过大,用点、氮法,一瓣一瓣地画出五瓣花形,点色时要不规则地留出一点空白。一朵花里,有一两瓣或三瓣即可,不要每一瓣都留空白。留空白,在一组花里要特别注意空白的位置不能相同,大小不能相同。色彩既要谐调,还要有跳动,就是在一个色调中的基础上用加强、减弱色调的手段来调整花的色彩变化。红梅常用的较沉稳的色彩有朱砂、胭脂、曙红。
    4、先匀后点绿梅
    绿梅画法同上,关键是用色问题。常用的色彩是草绿、二绿、三绿。在使用二绿、三绿时应稀于草绿。因色内粉性大,亮度差,透明程度差,覆盖力强,在使用时更为小心。若以草绿色为主调来画梅花,可先蘸草绿后蘸花青色来加强调整。用三绿为主调时,可用二绿、草绿、花青来调整画面,这三种色的深浅结合使用要注意色的调配和色彩跳动与统一。

    5、先句后点黄梅
    画黄梅的方法同上,在色彩使用上对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点不太好使用,黄色透明程度高。正因如此,色彩用得浓了,画面有一种燥的感觉;用得淡了.色彩不但不突出,而且在画时又不容易看出效果。我认为,色彩只能淡不能浓,浓则画面不易调整,淡则易于调整,一是可在原色上加重。二是可用另一色彩来衬托。三是淡黄加淡朱漂或是淡曙红或淡黄加淡褚石均可进行全面调整,局部加强。
    6、先句后点白梅
    梅花勾完后,不着色其本身就已是白色,可着色,可不着色,就看自己的构思了。若计划涂白色,就必须从背面涂色,因白色是不透明、不透亮、覆盖力最强、粉性最大、胶质性最大的一种色彩。背面点色时色彩不宜浓,同样不能超出轮廓线。若感觉白花不突出,可采用勾勒法在白梅的轮廓线外用另一种色彩再勾勒一次。如淡黄加淡墨,淡草绿加淡墨,淡花青加淡墨等较为合适。其次,可采用衬托的办法加强效果,用淡绿色或淡灰色等色来衬托。其方法也必须从背面用较大点的毛笔点、虱、扫之法来烘托,不能平刷、平涂。根据画面的平衡程度,不断调整色彩的使用,用色彩补充画面平衡,衬托白花。
    7、点弹结合法
    梅花点完后某个局部地方觉得还不丰富,不烂漫,可采用弹点相结合的办法来处理。弹色在整个画面中只能是起个点缀作用,不能占主要地位。这个办法适应于红、黄、绿、白梅。如画红梅,有时是在一幅画完成时觉得某个部分不理想,可用毛笔蘸红色点弹。调色时不宜过浓,过浓时不易把色彩弹下,过稀时不易把第一层深色盖上,要浓稀适中。弹色有时不一定会掌握很好,可进行局部点修。点还可以加大,过疏时可再加点,弹点时注意与自己的主体画面相谐调、融合。真正能起到一个点缀作用,某个部位需要有层次表现,一般先弹较深一点的颜色,等第一层深色基本干时,再弹第二层较浅一点的颜色,若感觉层次厚度还有点差,可用较亮的颜色适当点上几点,这样处理,厚度感、层次感就表现得生动活泼。然后可穿枝。穿枝时不要面面俱到,若面面俱到,其画面就失去了烂漫之风采。

画梅花的用墨技法讲解

画梅花的用墨技法讲解图为:画梅花用墨讲解 中国水墨写意画,最讲究笔墨,在绘画实践中,初学者遇到最多的问题是墨的控制,把握不住,深、浅、干、湿、焦的运用不能得心应手。这主要是由于对墨色运用经验不足,对墨 ...

画梅花的用墨技法讲解

画梅花用墨讲解

图为:画梅花用墨讲解

中国水墨写意画,最讲究笔墨,在绘画实践中,初学者遇到最多的问题是墨的控制,把握不住,深、浅、干、湿、焦的运用不能得心应手。这主要是由于对墨色运用经验不足,对墨的反应程度缺乏实践探索。要做到能够熟练地把握墨的浓淡干湿的变化程度,得有用墨的最佳的灵敏感。即有浓一点太过、淡一点不足、多一点则闷、少一点则薄的最佳精度。在中国画里,墨似乎能替代一切颜色,具有奇妙的作用.中国画用墨色描绘山水、花鸟,你不但不感到单调乏味,相反,会认为墨色高洁清郁,更添稚趣。这与中国画的用翠技巧分不开,中国画的墨色实质上是墨与水的关系,水墨的多少有着极为丰富的细微变化。通过这些变化可以让你得到丰富的色彩感觉。《历代名画记》中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砂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彩而绊。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以为用墨是同样可以获得色彩的丰富变化的感觉。传统画论中认为墨色有“五墨’“六彩”之分。这是要求用墨的丰富性。“五墨,是焦、浓、重、淡、清,是指墨的五种不同色度。“六彩,则指五种色度外加以纸本身的白色,共有六种。神秘的墨色新感觉,这无非是对墨法创造的丰富感而产生奇特生韵的艺术魅力作一个概括的精辟的解释。

在用水墨的技巧中,浓墨能使画面显得深沉,甚感精神。淡墨有透明感,层次多变而富有韵味,善于表现峰峦出没,昏M迷漫等景感。可以说是水墨画获得魅力的奥妙所在。笔墨:笔重于笔感,而墨在于判断。墨的技法因水性的作用,所以把握它较为复杂。但是一幅作品运墨的成败,不以繁、简、难、易而定。也就是说,技法复杂,墨色丰富,把握上难度大的作品不一定是好画,必须是视画面的具体需要而定。像齐白石笔下的虾,因形态已经十分丰富生动,所以墨色可以简化,儿乎是只用一种中性淡墨色,层次微妙透明,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虾透明如玉的肉质,另加浓墨点睛,便成为佳构,简_ff可以说是出神人化,是淡墨表现的典例。焦墨是用浓墨渴笔,焦墨特色是墨色响亮,枯而见骨,苍茫深沉,给画面以力量,斑驳的焦墨点与不同湿墨晕染形成对比,犹如苍劲的秋风与润滋的春雨之对比,能表现出刚柔并济的感觉。破墨,即是黑色未干时再加墨色(或水)的技巧。破墨法有以浓破淡法,有以淡破浓法。使水墨自然渗化,浓淡交融,生动有致,活而不死,是写意画画面保持清洁丰富自然的有效方法。破翠法的方法本身就是多种多样。用色和墨相破谓之破色法,与墨法其理一致。破色法亦有色破墨和墨破色之分,色破墨是先用墨进行勾点,未干时再用色填上即可;墨破色是用色点画出物象,未干时用墨勾点。层层积染,都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韵致宜人。

“六彩”焦浓重淡清或浓淡千湿焦是指画面的空白处往往令人惊叹的艺术表现力。中国画素来讲究“计白当黑”,“虚实相应无画处皆成妙境”。以白纸为地,落墨为黑,黑从白现,深知白处才能处理黑处。没有白就没有黑,没有空白的画面,也就显示不出墨色的丰富变化。空白在中国画里不仅衬托墨色,烘托主体,是画面章法变化、虚实相应的形式因素,更是画面形象的组成部分。画中之空白是意到笔不到,含蓄有余,给目视者无限的想象空i司。如: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上只有一叶扁舟,一个渔者独坐垂钓,四周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外,其余全是空白。大片空白不仅集中地衬托出渔翁凝神专注于一线的神情,同时给人一种水与天相连的意境,是一种不平凡的创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