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颜色被量化:从蒙塞尔色立体说起

当我们想描述一种颜色,常常会词穷,除了约定俗成的“天蓝”、 “柠檬黄”、“西瓜红”、“雪白”等等,无论你文笔再怎么精妙,另一个人的脑海中出现的,跟你试图描述的,肯定不是同一种颜色。就算是“天蓝”,雾霾天和 APEC蓝也差的很远呢对不对。更别提某电商网站中常出现的“气质灰” “魅惑紫” “清纯粉” “高贵白”,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色差。

很多姑娘们挑东西犹豫不决也是因为颜色,“哎呀这个红色不够正”,“这个蓝色再浅一点就好啦”,“这个黄色太亮了我hold不住呀”……所有的这些“深了浅了亮了暗了”,其实都可以被量化。

说 到颜色的量化,最多被提起的就是RGB和CMYK色彩模型了。RGB是“加色模式”,大部分的显示器,比如电脑屏幕,都是RGB模式的,通过红绿蓝三种色 光不同亮度的混合,形成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所有颜色。Photoshop中R、G、B的0-255的数值,就是三种色光的亮度。

而CMYK是“减色模式”,是用来印刷的,通过三种颜色油墨(Cyan-青色,Magenta-洋红,Yellow-黄色)以及套版色(Key Plate),也就是黑色,四种颜色混合叠加而形成所谓的“全彩印刷”。

RGB vs CMYK

不常使用PS等软件的人会觉得这些参数还是很抽象啊,除非大家同时打开PS,输入同样的参数,不然我怎么知道(228,191,63)是个什么颜色。

于是就要说到“蒙塞尔色立体”,这是一种更为直观的色彩模型。

这个颜色描述系统是由美国籍美术教育家阿尔伯特·曼塞尔(Albert H. Munsell,1858-1918)在1898年创制的,在1930年代为USDA采纳为泥土研究的官方颜色描述系统。至今仍是比较色法的标准。-维基百科

蒙塞尔色立体的剖轴测图

既然叫“立体”,每种颜色当然就有自己的“三维坐标”。看不懂这一堆色块也别着急,先把它拆开来解释。

它共有三个参数,分别是:色相(hue)、明度(value)及彩度(chroma),也就是“HVC”,类似于PS中的“HSB”(Saturation-饱和度,Brightness-明度)。如果哪位大神知道HVC是否能等同于HSB,欢迎共同探讨啊。

好了,看下图,Hue这个圈圈,叫做“色相环”,在这个环上的位置,决定了色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色 蓝色 绿色”等等。

中间的纵轴Value,表示了明度,规定“理想的白”为10,“理想的黑”为0,也就是把明度分为了11个等级。再回去看一眼上面的图,越靠上的颜色就“亮”,靠下方的就“暗”。

横轴Chroma是彩度,靠近外缘的颜色鲜亮,靠近明度轴的就显得灰暗。

蒙塞尔色立体的三个参数

理解了它的坐标意义之后,再来分别看每个参数是如何描述你看到的颜色的。

蒙 塞尔的色相系统以赫姆豪兹 (Helmholtz)的心理五原色“红 黄 绿 蓝 紫”为基础。五原色分别命名为5Y(yellow),5R(red),5P(purple),5B(blue)和5G(green)。五原色相邻两色中间 插入二次色,即 50%的5Y 和 50%的5R 混合得到5YR,以此类推,加上原有的五原色,得到了10个主要基本色相,每一色相再细分成10等分,共为100种色相。但是一般的色相环不会标出那么多 种,常见的是下图这种20块的,继续按照前面的逻辑,50%的5Y 和 50%的5YR 混合得到10YR。

蒙塞尔系统的色相环

在这个环上位置对着的颜色,比如5Y和5PB,叫做互补色。至于互补色在配色中的运用以及其重要性,另写一篇吧(挖个坑),让我们先把色立体理解清楚。

再找个剖面来看一下,下图中,左右两端的色块,是该色相中彩度最高的。先只看左半边蓝色的部分,最左这一列,单独的这一块,就是彩度最高的。第二列中,彩度降低,从上至下,明度降低。类推可以知道,左边这一半中,向右彩度降低,向上明度增加,向下明度减少。

如果用颜料来解释就更简单了,最左一块是纯蓝的颜料,增加明度就是往里面加白色,减少明度就是加黑色,加了白色黑色之后,蓝色的彩度也随之降低。直到加了无限多的白和黑,成了明度轴上面的黑白灰。

蒙塞尔色立体剖面

细心的小伙伴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蓝色和橙色彩度最高的那一块,对应的明度不 同。这是由颜色本身的属性决定的,比如正黄色(5Y)的明度就是8,所以黄色经常给我们“明亮”的感觉,而蓝色看起来就会“暗”一些。而且不同色相对应的 彩度等级也不同,下图中可以看出,红色黄色的最高彩度,要高于蓝色绿色的最高彩度。

不同色相对应的剖面

所以色立体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球体”,(参考RGB和CMKY之后的那张图)。

还有人提到“灰度”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中间那根“明度轴”啦,“灰度”可以理解为“没有色相的明度”。用色立体来描述的话,就是每一行的明度是一样的,去掉色相之后,会得到一行同样的灰色,它们也就是同样的“灰度”。

留个课后题,同学们可以将某一个颜色的剖面图拖到PS里面“去色”,或者直接用手机相机的黑白模式看(这个简单易行,但是会有偏差)。

不同于RGB和CMYK那些抽象的参数,蒙塞尔色立体直接将颜色和三维的坐标对应,直观并且易于描述。原本飘散着的各种颜色,现在乖乖的待在自己所属的那个小格子里,按照统一的逻辑,从彩色渐变到黑白灰,强迫症看着就舒服。

当然,除了满足强迫症,这一套系统还是很有用的。蒙塞尔色卡最广泛的应用其实是用来标记土壤颜色的,它特别适合用来描述十分相近的颜色。

蒙塞尔土壤色卡表

类似的还有各种布料、涂料等公司的色卡,虽然不一定完全对应蒙塞尔色立体中的各个颜色,但是逻辑是相通的。

多乐士涂料的色卡

理解这个体系对于日常的配色也是很有帮助的,日常的穿搭,PPT的配色,摄影以 及后期PS,都会用到它。小清新就可以选明度偏高,彩度偏低的颜色,看起来“粉粉的”,张扬一点的就可以选彩度高的互补色,想突出重点可以用彩度高的搭配 彩度低的。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些颜色彩度降低之后会变的柔和,而有些则看起来稍有点“脏脏的”,平时稍微留心一下就可以避免,也可以用色立体中的颜色做对 比。

小清新配色

最后,想起前几天看的“如何含蓄地表达价格太贵自己不能接受?”,运用色立体的理论,可以这么高贵冷艳的说:

A:“这衣服多少钱?”

B:“一千二,打完折一千一百九。”

A:“有黄色的么?”

B:“有,您看。”

A:“不是我想要的黄色呢,我想要明度为8,彩度为10的5Y……”(转身走开)

B:(如下图)


谢谢你们耐心看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