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混合及色立体

 色彩的混合

由 两种或多种色彩互相进行混合,产生与原有色不同的新色彩,称为色彩的混合。色彩的混合是色彩形成和变化的有效途径。从原理上讲,除三颜色外,其他颜色都能 够由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色彩混合理论包括三原色理论、加色混合、减色混合和中间色混合。现实中的颜色混合让颜色的魅力充分展现。如图都是色彩混合 深度运用的结果。

mix2.png


三原色原理

三原色也叫三基色,指的是三色中任意一种都不能用另外两种混合产生,而其他颜色都能用这三种颜色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产生。

mix3.png

色 光和色料的原色及其混合规律是有区别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色料地三原色是红、黄、青。色光混合变亮,最终产生白光,称为加色混合。色料混合变 暗,最后产生黑色,称为减色混合。色光三原色两两相调,所生成的三个间色恰好是色料三原色。色料三原色两两相调,所形成的三个间色恰好是色光三原色。色料 三原色和色光三原色互为补色。

mix4.png


色彩表示法

1.加色混合

色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利用这三色光,可以混合出所有的色彩。加色混合也称为色光的混合,甚至将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在一起。色光的混合量越多,所得新色 光的明度也越高。电脑显示器、舞台照明就是利用加色混合原理设计的。色光混合中有彩色光可以被无彩色光冲淡并变亮,例如蓝光与白光相遇,得到更加明亮的浅 蓝色光。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混合就能产生白色光,那这两种光是互补关系,比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都是互补关系。如图红色加绿色得到黄色, 红色加蓝色得到品红,蓝色加绿色得到青色,红色加绿色加蓝色得到白色光。

mix5.png

2.减色混合

减 色混合也称色料混合,显色系统的原理是以色料的混合这一物理现象为基础,本质是反射光的色彩系统。显色系统称减法混合,也就是常说的减色模式。色料的三原 色是红、黄、蓝,特点与减色混合相反,当混合的颜色或者次数越多,所得颜色就越昏暗,把所有的颜色混合到一起就可以产生黑色。减色混合包括色料混合与透光 混合两种现象,绘画的颜料,印刷的油墨等色料的混合属于色料混合,而彩色玻璃的透明物体的重叠混合属于透光混合。在减色混合中,混合的颜色越多,明度越 低,饱和度也随之下降。色料的三原色是品红、明黄和青,理论上三色适当混合可以得到其他各种色彩。

如图可以看到,品红、明黄和青在色彩学上被称为第一色,两种不同的原色相混合所得到的色彩称为第二色即间色,间色与原色混合或者间色与间色混合所得色彩称为第三色。原色与黑或灰混合也得到第三色。

3.中间色混合

中间色混合既不是色光的混合,也不是色料的混合,而是色彩进入视野后,由于人的视觉生理原因而产生的色彩混合。混合后明度不发生变化,饱和度降低。中间色混合包括旋转混合和空间混合。

1)旋转混合:旋转混合的原理是视觉残留与视觉混合作用下的视觉生理混合,而并非真正的色彩的混合。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颜色按比例涂在圆盘上,快速旋转,于是圆盘上是各色混合后的新颜色。旋转混合的明度是混合各色的平均明度,不降低也不增加。

2) 空间混合:空间混合也叫并置混合,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面积非常小的不同色彩并置在一起,在一定的距离外观看时,肉眼难以区分单个的色块,由此产生视觉混合中 的现象。这种混合必须借助一定的空间距离才能产生,所以称为空间混合。空间混合近看色彩丰富,远看色彩统一,在不同的距离看到的色彩各不相同,并且色彩具 有颤动、闪烁的效果,富有光感。这种方法被印象派画家广泛应用。

空 间混合通过各种色料的比例,可以使少色获得多色,丰富视觉效果。在四色印刷过程中,最终呈现的印刷色彩是通过青色、品红、明黄三原色加黑色与纸张色混合而 成,在这个过程中,图像的同一表面经过青、品、黄、黑四次油墨印刷之后,所有小色点套印排列在一起,通过观察者的眼睛进行混合,形成清晰的图像。

mix6.png


色立体

1.色立体基本骨架

如 图色立体骨架示意图,色立体是一个假想的立体色彩模型。理想状态的色立体像一个地球仪,各类色立体的形态大都近似于一个球体,色立体的垂直方向表示色彩的 明度变化。色立体从表面到中心轴的水平方向表示色彩的纯度,也就是饱和度的变化。色立体的圆周方向表示色彩的色相变化。所有色标都放置于相应的三个方向交 叉点的位置。

mix7.png

2.明度色阶表

明度色阶表位于色立体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色立体的中轴线,白色是名都的最高点,黑色是明度最低点,黑白之间是从亮到暗的过渡色阶,每一个色阶表示一个明度等级。

mix8.png

3.色相环

色相环是以明度色阶表为中心。色相环有五种或六种甚至八种色相为主要色相,如果在个主要色相之间添加色相,就能做成十色相、十二色相、二十四色相等色相环。

mix9.png

4.纯度色阶表

纯度色阶表也叫饱和度色阶表,呈水平直线形式,与明度色阶表形成一个直角。任意一个色相都有其相对应的饱和度色阶表,表示饱和度的变化。饱和度色阶表以该色最饱和的一端为终点,向中轴线(明度色阶表)靠近,越靠近饱和度越低。

mix90.png

5.等色相面

色相的饱和度按照明度的层次不断向上接近白色,向下接近黑色,向中轴线接近黑色,这样的关系构成的色相的等色相面。

mix91.png

6.等明度面

在明度色阶表的任意高度,沿着与明度色阶表的垂直平面切开,可以得到如图等明度面。不同的明度面之间的变化可以观察到色调的变化。

mix92.png

7.色星

将色立体的表面剥下,可以得到心状的多边形,称之为色星。色星展示色立体的表层颜色,由纯色和该纯色的不同明度组成,包含色相、饱和度、明度的变化。

mix93.png


几种常见的色立体

1.孟塞尔色立体

孟塞尔色立体是由美国画家孟塞尔创立,它是目前国际上作为分类和标定物体表面色最广泛采用的方法。我国的艺术色彩和印刷色彩教学也是以孟塞尔系统为基础。孟塞尔色立体以三维空间的近似球状模型把色彩的色相、明度、饱和度这三个特征全部表现出来。

孟 塞尔显色系统着重研究色彩的分类与标定,色彩的逻辑与视觉特征。孟塞尔色相环是以红、黄、绿、蓝、紫五色为基础色相,中间加入黄红、黄绿、蓝绿、蓝紫、紫 红五种过渡色相,构成十种色相的色相环,这种十种色相每种又细分了十个等级,共一百个色相。在每个色相中,十个等级中的第五级就为这个色相的代表颜色,比 如5R、5Y、5G、5B、5P等。

孟塞尔色立体是一个偏心的类似球体,由于各种色相,本身具有不同的明度,各种色相的最高饱和色不可能像理想中的色立体一样,黄色的明度最高,因此它最靠近顶端,紫色的明度最低,因此最靠近底端。

在 孟塞尔四大体系中,各种色相的纯度等级不同,所以各纯色不可能位于同一条环中线上,而是分布在不同的明度层面,因而各色相的最高饱和色离中心明度轴的远近 距离也不相等。红色的纯度最高,共分为14个等级,它的最高饱和色离中心轴最远。而蓝绿色纯度最低,只有六个等级,它的最高饱和色离中心轴最近。孟塞尔色 立体纵向的明度共分为11个等级,中心轴的顶端为白色,底端为黑色。孟塞尔色彩体系数字色彩表示法,色立体中每个色标以H、V、C为记号表示,即色相、明 度、纯度。

mix94.png

2.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是由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德创立,是以赫林的生理四原色黄、蓝、红、绿为基础,将四色分别放在圆周的四个等分点上,成为两组互补色。然后再在两色中间依次增加橙、蓝绿、紫、蓝绿四色相,共八色相,然后每一色相再分为三色相,成为二十四色相的色相环。

奥 斯特瓦德色立体的形态是一个三角形回转而成的负圆锥体,以明度为垂直圆心轴,二十四个不同色相面组成,色相面的顶点分别是黑、白纯度的正三角形。将色相面 各边分为八平分,白色纯度和黑色纯度平行线的各分割点两两相连,就得到了正三角形内等色但不同纯度、不同明度的色块。色立体中间的明度轴从白色到黑色分成 八分,从上到下依次用英文字母A,C,E,G,I,L,N,P表示,每个字母代表该色的白色与黑色含有量,A代表最亮的白色,P代表最暗的黑色,WC是从 白色到纯色的渐变,与其平行的各种色彩被称为等黑系列。BC是从黑色到纯色的渐变,与之平行的各个色块为等白系列。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形式简洁,易于学习理解。但色立体中的每一个最纯的颜色都被安置在三角形的顶点,表示不同色相纯度是相同的,按照明度、纯度不成正比的关系时是不成立的,因此,奥斯特瓦德色立体的水平线不代表等明度关系,等值色环也只是相对的。

mix95.png

3.日本色研色立体

日 本色研色立体英文简称PCCS,它是日本色彩研究所研制的,色调系列是以其为基础的色彩组织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将色彩的三属性关系,综合成色相与色调两种 观念来构成色调系列的。从色调的观念出发,平面展示了每一个色相的明度关系和纯度关系,从每一个色相在色调系列中的位置,明确的分析出色相的明度、纯度的 成分含量。

PCCS 色立体主要是以孟塞尔色立体为基础发展而成,但分割比例有所差异。PCCS色立体的整体造型成横卧的蛋状,该色彩系统最引人瞩目的地方是引入了色调的概 念。PCCS的色调是由明度和纯度两个因素决定,明度和纯度均为九个阶梯,纯度是为了和孟塞尔色彩体系相区别,用S表示。距离无色彩色轴越远纯度越高,反 之越低。

mix96.png

原文:http://www.maiziedu.com/wiki/form/mix/

【本文由麦子学院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原文链接】

发表评论